伴隨著清脆的哨聲,數臺直徑一米多的農用無人機原地升空,帶著嗡嗡的機鳴和旋風掠過剛翻整好的田地,盤旋“施藥”,不遠處飛手手持操作臺目光如炬,緊張而又細致地作業著。11月30日,荊門市首屆農用無人機操作職業培訓暨技能競賽在漳河新區泉洼村拉開帷幕,各縣市區農機合作社組成7支代表隊、選派40名精銳飛手參與角逐,農用無人機操作培訓班學員、省市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負責人及基層工會代表現場觀摩。
此次活動由市總工會、市農業農村局主辦,市農機發展中心、荊門農用航空站、市植物保護站、漳河新區農業水利局協辦,旨在培養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助力我市鄉村振興。40名飛手中,年齡最大的56歲,最小的19歲,平均年齡36歲,均為縣市區選派的精英和高手。競賽現場,參賽者被分成4組,每組10人輪流操作無人機,在1畝左右的作業區域進行了航線規劃、飛行作業、避障飛行、降落誤差、試紙檢測等多項比拼。經8名裁判嚴格計分,最終10人分獲一二三等獎及優秀飛手獎。據悉,獲獎選手除獲得獎金獎勵外,一等獎個人符合條件的可按程序申報五一勞動獎章,獲獎選手符合條件的可優先推薦申報農民專業技術職稱。
我市農用航空獨具特色,農用無人機更是發展迅猛,保有量已達557臺,噴藥、播種作業面積達120余萬畝,外出開展飛防作業達50余萬畝。無人機作業市場前景廣闊,飛手們可大展身手。“前一天我們進行了理論知識比拼,田間作業項目的角逐更為激烈,我們將以本次大賽為契機團結協作,夯實基礎,提高技能,練就本領,為荊門現代化農業貢獻高素質農民的力量。”飛手代表表示。(荊門晚報記者李蕾蕾 通訊員王曉艷)